一位友人谈起他所供职的县“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快”的事,五味杂陈,感慨良多。
“罗某同志:决战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以来,你身怀六甲,秉持‘疫情就是命令,预防就是责任’,不分昼夜,连续工作已达17日,为全县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付出……,命令你于2月10日起休息一周,陪伴家人……”
前不久,在疫情防控的紧张时刻,贵州南部某县公安局为一位怀孕女警下了《强制休息令》。虽然是“强制”,但给这个不一样的冬天吹来了一股暖流。
小小的一纸“命令”,也给这个小小的县城留下了一个话题:这个小县的官僚作风早已为群众所诟病,刚刚还“病假难请”,转瞬间就“强制休息”了,到底是领导作风的转变,还是一场“作秀”的开始?笔者也颇感新鲜。
当前,“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成了各地的两大任务。但从紧迫性来看,“疫情防控”当然更为紧急,是人民与死神的短兵相接。女警怀有身孕,不宜和普通人一样当班值守,对她下强制休息令,体现了领导层的人文关怀。不过,对该县其他干部来讲,这样的温情委实来得太过突然了,有点儿不太适应——仅在数个月前,领导层的面孔还挂满了冰霜,“冻伤”了好多干部。
该县是2019年脱贫摘帽的冲刺县,要求机关干部尽锐出战,都到村级一线驻守,与村民日夜相守,及时查找和补齐脱贫短板。这个决策无须怀疑它的正确性,但在执行层面上,就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了。一些明显年龄偏大、体弱多病的干部,都被一刀切地硬派下去,给人不近人情的感觉。
这个“硬派”,就是不管你什么理由,先下去再说。被“硬派”下去的人中,有身体不适者,有家庭情况特殊者。而驻村条件都比较简陋,甚至连厕所、自来水都没有,双休还不准回家,妥妥的“六加一”和“白加黑”。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干部无非就是“锻炼锻炼”,对于那些长期要吃药调养、上厕所频繁的病人,这有多折磨啊!终于几个月后,几位年轻干部煎熬不住相继倒下了,再也没有睁开眼睛,留下几个破碎的家庭。一些干部因身体不适导致工作跟不上节奏,被粗暴定性为“不合格干部”而遭“回炉再造”,在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可怜收入里,再被扣掉一个月工资、半年驻村补贴、全年奖金,还三年不得晋升,并记入个人档案!
生病干部拖着病体驻村守岗,精神已属可嘉,却非但不被安慰照顾,还受到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处罚。据说这些干部也找过组织申诉,但得到的是加倍的警告,岂有心里不“拔凉拔凉”的?
闻听了该县“冰火两重天”的故事后,笔者网络搜索了一下,发现《强制休息令》已在多省遍地开花,应该算不上该县的创举。不过,若是“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式的受到影响,终究也是件好事。就怕“惜哉顽固终难入,多是聋迷听者希”,枉费了干部群众的一片期望。但愿这份温情是真的,并持续时间久些。(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