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旅提速,不少景点应声而起,可是同命不同运。去年去西安大明宫,人亦寥寥;再到杨贵妃醉池,客流可数。这两个是国家财政统包的点,不差钱,不卖门票。城郊的兵马俑每张门票100元,我们购票而入。卖票的告诉我,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呢?于是我想起了几年前认识的周小东先生,他为了弘扬周敦颐文化,辞掉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高管,寓宅卖了一套,以产品为载体弘扬周敦颐文化,从周敦颐酒到周敦颐莲酒再到如今的周敦颐文化产业园,苦苦坚持到至今,好样的!
二、一般文旅项目并无所谓回收不回收的问题,更多的是公益、便民、造福。周敦颐的“一带一路”(周敦颐生活工作之路和周敦颐后裔分布带)项目启动,将会推动周敦颐沿线新景点的建设,我认为还是政府主导和民间参与的双轮驱动为宜。央视四套《留住乡愁》可将沿线各景点协调联动,共塑廉洁文化展示经典,实现资源连点成串的共同体。
三、道州要设法留下年轻人。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不喜欢进红色基地、廉政基地和纪念馆?他们说,这些历史离我们太远了。集体组织参观、学习是必要的。但让更多的年轻人自愿接受廉政文和传统文化化的熏陶则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代表未来。标准化的文字模式,公式化的空间布局,不可能让年轻人感兴趣。窃以为,基本内容不变,把电脑动漫、虚拟现实、实景场面和互动等高科技引入,亦为吸引年轻人之策。
四、道州是中国的一个中小县级城市。如果道州能让游客住上一晚,对当地的旅游经济就有实实在在的贡献了。然而,人留下,你让人家看什么就成了必答题。以周敦颐故里为例:这里有廉政博物馆、濂溪书院、周敦颐故居、月岩和陈树湘纪念馆、何宝珍故居等景点,但是大半天看完之后,游客就走了,因为再无东西可看。如何让客人住上一晚,就靠道州的大智慧了。因此道州应该大力发展夜经济!
五、周敦颐的“一带一路”项目的启动和周敦颐国际理学文化节的举行,既是一轮宣传造势的开始,也是意味着具体工作计划的下沉和布局。电影《爱莲说》的播出和电视剧《周敦颐》的筹拍,《周敦颐文化丛书》的出版,开了个好头。但是,这对于道州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道州还得花大力气去开发独特的文化创意。旅游是体验经济,特色文化是旅游的夲质和生命。道州应该有属于自已的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周敦颐》故事或画传。客流少的现实,道州可以学习桂林阳朔的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在周敦颐故里的濂溪书院旁边择地建一个《印象·爱莲说》,每天演1-2场实景剧,以此来留住游客住上一晚。同时可以拍摄一部以周敦颐为主角,以当地风光为外景,体现道州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低成本3D电影。再在周敦颐故里建一个类似宋城一样能体现大宋特色的民宿和企景,外地游客就会喜欢当地特色品牌,新鲜的文化体验。当然,如果能建一座宋式酒窖,更不失为上佳选择!(2019年9月10日于道县回长沙路上所写 ---郭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