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期,黄釉器为御用瓷器之重要品种。据清代《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条)记载,全黄釉只限于皇帝、皇太后及皇后使用,皇贵妃用器是里白外黄瓷,贵妃用器是黄地绿瓷,嫔用器是蓝地黄瓷,贵人常在用器是分别为绿地紫和绿地红。黄釉器不仅是皇室的专用瓷器,而且在皇室中还是等级制度的象征,各朝历代烧造均有不同。黄釉瓷器除了作为皇室日常用器外,还是宫廷祭祀用器。在「器用」一章叙及祭祀用器时曾提到:朝廷规定四郊各陵瓷,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以青、黄、红、白四色主祭天、地、日、月。可见黄釉瓷器主要是作为皇室的祭器,在传世品中祭祀用瓷所占的比重很大。
此对碗口沿微撇,深腹,圈足。口沿处描金。碗外壁黄地粉彩腹部绘海水釉里红龙凤穿梭于花卉之中,姿态矫健,釉色鲜艳,绘工精细,构图疏朗,黄地釉粉彩釉里红相结合,是当时一种新颖的装饰工艺,色彩相互辉映,立体效果对比鲜明。而菊荷花静穆淡雅,以静衬动,极富张力。此碗胎质紧密,釉质肥滋,画面娇艳可人,色彩浓淡不一,构成“龙凤呈祥”图,底施白釉,青花书「乾隆年制」款。
乾隆朝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观其外壁纹饰,花枝缠绕,画工繁缛精美,线条清晰,层次丰富,笔触轻松而富有弹性,以手工绘制如此繁复的图案而又游刃有馀,实属鬼斧神工。
釉面平整光洁,玻璃质感极强,观其发色浓艳而不炫目,秀敛亦不蒙滞。乾隆时期釉里红的龙纹图案,这时的海水云龙纹、海水纹依然安排在底,乾隆与雍正时期海水云龙纹的最大区别。乾隆时的釉里红特点是:色泽浓艳,釉里红较淡雅,红色中常见苔点,纹饰所绘一种典型的瓷器纹样,描绘龙与凤相对飞舞的画面,故名。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都是祥瑞之物。龙凤相配便呈吉祥,习称“龙凤呈祥纹”已经逼真于写实。
乾隆朝处于清代鼎盛时期,国泰民安。乾隆皇帝好诗书,爱古董,对陶瓷情有独钟。在其亲自督促下,清代制瓷业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其造型精美,色彩缤纷,图案新颖,华缛多姿,为后世难以企及。此器气势宏伟,摹古而不泥古,既体现出乾隆皇帝好古之特点,亦彰显康乾盛世之繁荣。